心血管内科又一例TAVR手术成功让87岁老人化险为夷
2024-04-30作者:心血管内科 葛小宁
王教授(化名)是名退休中学教师,两年前因快步走时出现胸闷、气促,至医院检查已确诊为"主动脉瓣膜狭窄",口径仅0.9平方厘米,已属于重度狭窄范畴。但当时自感症状不明显,并未立即手术。从今年3月初起,他开始明显感觉“一动就累”,胸闷气短且日趋严重,连2-3分钟的刷牙都得间歇一次才能完成。在3月19日来九龙医院门诊时,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程海建议其尽快住院,在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程海主任介绍,像王教授这样,出现严重的主动脉瓣狭窄伴严重钙化,症状会越来越严重,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为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程海主任邀请了上海中山医院潘文志教授团队共同为王教授制定手术方案,潘教授在听取了心血管内科的病史汇报后,展开充分讨论,并从各专科角度提出了针对性、可行性、预见性的宝贵意见,包括可行性评估、手术指征、注意事项等。针对术前CTA检查提示,患者存在重度主动脉瓣膜狭窄,冠脉重度狭窄90%伴严重钙化,进行外科手术需面临高风险及患者不耐受的情况,而TAVR这一微创介入操作,降低患者在此方面的要求,可以更好保障患者安全。对于是否提前完成冠脉支架的植入术,潘教授也与程主任展开多次讨论。考虑到患者的身体情况,经综合评定,拟定“冠脉支架的植入术”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同时进行,这,注定是一场难度颇高的手术。
整个手术过程中,程海主任团队、潘文志教授团队和超声科、放射科、麻醉科、导管室医护团队共同协作,认真落实每一个手术环节,精益求精。在建立好股动脉通路,导丝跨过主动脉瓣后,程海主任和葛小宁医生率先迅速完成冠脉支架植入,潘文志教授和陈莎莎医生密切配合,随即完成人工主动脉瓣膜植入、释放。期间患者发生数次室速、室颤,医护团队在确保患者安全的情况下,顺利地完成了TAVR术。
心脏就像一个“两室两厅”的房子,由右心房、右心室、左心房及左心室组成。主动脉瓣位于左心室和主动脉之间,由3个半月瓣组成。主动脉瓣如同一个“守关者”,当心室收缩时,主动脉瓣打开,血液流入主动脉,当心室舒张时,主动脉瓣关闭,阻止血液回流入左心室。程海主任解释,人体的主动脉瓣是连结心脏和身体各个组织的“守关者”,一旦主动脉瓣出现问题,将会影响全身供血。也就是说,主动脉瓣应该“开合有度”,当开不开,血液排出受阻;当关不关,血液出现回流,都将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
主动脉瓣狭窄常因主动脉瓣退行性改变、钙化所致,故常见于年老患者。当主动脉瓣瓣口狭窄严重时,可表现出呼吸困难、心绞痛、乏力、晕厥等症状,重则威胁生命。如无法得到及时的正确救治,症状性重度主动脉瓣狭窄2年生存率仅为50%,5年生存率仅为20%,比某些癌症的生存率还要低。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是目前国际上治疗高危主动脉瓣狭窄病变的先进技术。术中,医生会在右下肢做一个小切口,然后插入一根细导管。医生将组装好的主动脉瓣经导管置入到主动脉根部,完成瓣膜释放,用人工瓣膜替代原有主动脉瓣,恢复瓣膜功能。TAVR手术避免了传统的开胸、体外循环和心脏停跳。TAVR技术的开展让高龄、合并症多、心功能差、不能耐受开胸体外循环手术的主动脉瓣狭窄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给他们带来了“心”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