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jpg

首页 > 科室动态
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大的治疗
2014-12-29

 

 一、 小儿扁桃体肥大是如何引起的
        小儿扁桃体肥大以生理性肥大者居多,部分此类患儿伴有慢性扁桃体炎。
        扁桃体位于口咽两侧的扁桃体窝内,呈椭圆形,表面不平整,长度约20~25毫米,宽度15毫米,厚度10毫米。在2岁以下或60岁以上,扁桃体很少增大,但每个人可有差异。两岁以后到青春期之前,随着外界因素刺激增多及身体免疫系统活动的增强,尤其5~7岁阶段的儿童,咽部的淋巴组织发育旺盛,往往出现扁桃体增生、肥大,但颜色淡红,质地柔软,不伴有明显的咽部或全身不适。这种肥大属于生理性肥大,与身体免疫活动有关。同慢性炎症造成的扁桃体肿大,颜色暗红,质地硬,经常可见白色脓头,伴有咽部或全身症状的慢性扁桃体炎是有明显区别的。进入青春期以后,全身免疫体系逐渐完善,咽部的淋巴组织随之逐渐退化萎缩,扁桃体也逐渐缩小,但每个人缩小的程度因受身体状况和遗传因素影响而不完全一样。
  一般来说,扁桃体生理性肥大对身体健康没有影响。但是,如果过度肥大,出现影响呼吸,经常张口喘气,睡觉打鼾,或妨碍吞咽,或说话声音含混不清等症状时,应该考虑到医院施行手术摘除。
二、小儿慢性扁桃体炎是如何引起的
        慢性扁桃体炎多因急性扁桃体炎症未彻底治愈,细菌残留于扁桃体隐窝,同时身体免疫功能差,一旦身体抵抗下降时,又再次复发急性症状,反复如此。急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后,又容易导致扁桃体表面瘢痕形成,进一步阻塞扁桃体隐窝口,致隐窝引流不畅,更有利于细菌窝葳。小儿慢性扁桃体炎的局部病理主要是扁桃体的组织增生肥厚,或呈隐窝型慢性炎症改变。较大儿童可出现纤维型或性改变。
扁桃体炎症性肥大:由于扁桃体本身表面凹凸不平而有沟槽、陷窝,容易滞留病毒与细菌,并在系统性或局部性免疫功能状态低下时(儿童患者往往是受凉、过热,以及鼻腔、鼻咽、口腔不清洁等)容易产生扁桃体炎的发生,扁桃体的反复炎症,就容易导其产生慢性炎症性增生与肥大。有慢性炎症的扁桃体肥大者,其基础往往存在生理性扁桃体肥大,即在生理扁桃体肥大的基础上,产生慢性扁桃体炎。
 两者的鉴别:
      (1)扁桃体炎:
        A、扁桃体一般为二度大或三度大小,有慢性充血改变,表现不平,或陷窝口处有脓点栓塞,或扁桃体表现有瘢痕改变(原煤有急性扁桃体化脓后所致)。有时可见扁桃体表现有血管扩张。
        B、腭舌弓、腭咽弓慢性充血,多以腭舌弓处更为明显。
        C、触压扁桃体,质偏硬。有时挤压扁桃体时可见到有脓性物从隐窝口内溢处,多属于细菌感染。
     (2)扁桃体生理性肥大:
        A、扁桃体多为三度大,亦可为二度大,其表面较光滑。
        B、扁桃体无充血改变、腭舌弓与腭咽弓亦无充血改变。
        C、触压扁桃体时,质不硬,更无分泌物可以挤出。
        扁桃体的大小分度:
        临床上,对扁桃体的大小一般分为三度:
       一度大:正常的大小(看起来很小,不明显)。医学表述为:扁桃体在腭咽弓与腭舌弓之间,不超过两腭弓的平面。
       二度大:稍微大一点(看起来比较明显)。医学表述为:扁桃体超过两腭弓的平面。
       三度大,较大或很大(看起来,两侧的扁桃体快要相互接触一起了)。医学表述为:扁桃体不但超过两腭弓的平面,而且接近或达到咽中线,两侧扁桃体即将或已经相互接触。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小儿慢性扁桃体炎与小儿扁桃体肥大的手术新方法
       以往对于扁桃体肥大影响呼吸和生长发育者,我们局部麻醉或全身麻醉下行扁桃体切除手术,包括扁桃体挤切术和扁桃体剥离术。
目前对于扁桃体肥大者我们多采取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超微创技术(“美国杰西认证DNR低温等离子技术”)是国内外耳鼻喉专家一致推荐目前治疗扁桃体最好的技术,它以对患者创伤微小、痛苦小,安全性高,恢复快速等特点得到了众多医生的推荐,该疗法是业内专家公认的扁桃体肿大最佳治疗方法。手术时尽可能不进行手术完全切除,这样更经济,也能保留扁桃体的生理功能,而且几乎没有副损伤、疗效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