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6.jpg

首页 > 科室介绍 > 科室总览
  • 潘化平 主任医师
  • 王大革 副主任医师
  • 廖梦筠 主治医师
  • 陆明 副主任中医师
  • 刘强 主治医师
  • 郭蕊 主治中医师
  • 张蓬蓉 副主任治疗师
  • 李希茜 主管康复治疗师
  • 姚佳恒 主管康复治疗师
  • 梁舰中 主管康复治疗师
  • 吕硕 主管康复治疗师
  • 胡小婷 副主任护师
  • 袁晶晶 主管护师
康复医学中心
  • 科室介绍
  •   1.基本情况: 苏州九龙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是以现代康复医学理念结合中国传统医学精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学科,是医院重点建设发展学科。

      2.中心规模:中心下辖神经康复科、综合康复科、康复治疗部、高压氧治疗科、脑功能检查科等专科,有6个评定检查治疗区,1个住院病区,医疗用房面积超过3000平米。科室现有11个专业方向:神经康复、重症康复、慢性病运动康复、肌肉骨骼疾病康复、疼痛康复、盆底康复、传统医学康复、高压氧治疗、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电生理检测技术、高级脑功能评估技术(经颅多普勒、脑电图、眼震图等)。

      3.人员团队:现有医疗技术人员41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3人,博士1人,硕士2人。

      4.设备配置:康复设备多达 100 多台(套),包括:高压氧舱、肌电图、脑电图、眼震图、经颅多普勒、上肢智能运动训练系统(上肢机器人)、智能步态训练装置、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等速运动系统、全身姿势评估系统、三维步态评估系统、悬吊治疗系统、冲击波治疗仪、上下肢主被动训练系统、生物反馈治疗仪、经颅磁刺激治疗仪、盆底磁刺激仪、盆底生物刺激反馈仪等大型设备,康复治疗部作为独立专科,设置康复评定室、理疗室、肌骨物理治疗室、神经康复室、作业治疗室、言语治疗室、认知训练室、呼吸康复室、吞咽康复室、盆底康复室、辅助器具制作室、中国康复治疗室等部门。

      5.临床特色:

      (1)神经疾病康复

      针对脑卒中(脑出血、脑梗死、脑梗塞)、颅脑外伤、脑部肿瘤术后、帕金森综合征等神经系统损伤后功能障碍,主要使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Bobath、PNF、NJF等)、平衡测试与训练系统、三位步态评估与训练、下肢联动训练、功能性电刺激踏车、上肢康复机器人治疗、虚拟情景治疗、三维手功能评估与训练系统、淋巴促通技术、简易矫形器的制作与训练等康复技术。

      (2)肌骨关节疼痛的超市化诊疗

      针对运动损伤、骨折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脊髓损伤、外周神经损伤、肢体缺损等康复治疗:主要使用等速肌力评估与训练技术、Maitland关节松动术、神经松动术、Mulligan技术、SET悬吊训练技术、肌内效贴贴扎技术等康复治疗技术。

      (3)早期康复管理与重症康复

      针对昏迷及微小意识、重症脑卒中、颅脑外伤、高位脊髓损伤,肺部感染、气管切开、吞咽障碍、重度营养不良等疾病状态,以及长时间制动患者开展昏迷促醒、气管导管堵管、呼吸训练、认知训练、言语和吞咽训练等,三管处理(鼻饲管、导尿管、气管导管)和训练独具特色。

      (4)中西医康复结合解决昏迷促醒与脑复苏

      综合运用中西医治疗方法,对各种脑损伤后的意识障碍、植物状态(PVS)和微小意识状态(MCS)的诊断、临床结局使用多模态脑功能评估技术联合功能磁共振、行为学量表进行全方位评估,应用大型高压氧舱群、无创神经调控、运动疗法、中医药、针灸等技术促进意识恢复。

      (5)无创神经调控

      神经调控技术利用电刺激、磁场以及超声波、光电子学、光遗传学和神经反馈等进行脑功能调控,包括经颅电刺激(tDCS)、经颅磁刺激(rTMS )、脑电生物反馈(NBF)、经颅超声治疗等,已经成功应用临床治疗帕金森病、癫痫、脊髓损伤、抑郁症、焦虑、注意障碍、学习障碍、认知障碍和意识障碍等疾病。

      (6)吞咽障碍康复与营养支持

      吞咽障碍是指由多种原因不能安全有效的把食物由口腔送到胃内取得足够的营养和水分的进食困难。主要表现为进食时间延长、呛咳,流口水,或进食后口腔食物残留,咽部异物感,发音不清晰。容易引起反复吸入性肺炎、营养障碍、心理和社会交往障碍。

      熟练掌握吞咽功能筛查、评估、动态检测等多种技术,可以明确吞咽障碍严重程度及制定科学、规范的康复治疗方案。主要技术有:吞咽安全性与有效性检测、染料试验、测压技术、VFSS、FEES、口腔感觉运动刺激技术,球囊扩张技术,电刺激技术等。

      (7)呼吸康复

      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创伤或手术、人工辅助通气、气管切开等原因致呼吸困难,气道分泌物贮留引起肺不张、低氧血症,主要康复治疗技术利用器械、手法等治疗技术,进行气道管理、促进痰液排出、净化呼吸道以及防止肺不张、肺炎等肺并发症发生:呼吸模式与肌力训练、体位引流、手法排痰、膈肌体外起搏治疗、可视支气管镜吸引等。

      (8)心脏康复

      心脏康复有助于逆转心血管疾病的恶化趋势并降低医疗负担,ACCF/AHA已经把心脏康复作为心血管疾病的标准治疗写进了临床实践指南中。

      哪些人需要进行心脏康复?如果具备以下一种或多种情况,建议做心肺运动能力检测和康复治疗:

      具有心血管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的高危人群)、心血管神经症、冠心病、心肌梗死、慢性心力衰竭、PCI术后、冠脉搭桥术后、心脏瓣膜外科术后及心脏移植术后,以及极限运动者(高原、马拉松、蹦极、野外训练等)。

      (9)运动处方:运动损伤与慢性病运动管理

      针对冠心病、高血压病、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肥胖病等内脏疾病,制定运动处方,进行体重管理,同时开展中国传统医学(艾灸、太极拳操、气功功法等)治疗。

      治疗范围:体重过重、肥胖、高脂血症、高血压、糖尿病、心脏手术、慢性稳定型心绞痛和慢性心衰、COPD等。

      (10)盆底障碍性疾病康复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是指由盆底支持结构薄弱、缺损及功能障碍等原因引起一系列症状的非器质性疾病,与年龄、肥胖、妊娠分娩、慢性疾病、不良心理刺激等多种因素相关。

      压力性尿失禁,排尿困难/尿潴留(前列腺炎/增生、无张力膀胱),男性前列腺肥大/前列腺炎、习惯性便秘、女性会阴区松弛、盆腔器官脱出/下坠感、会阴区疼痛、性生活障碍等。

      (11)多模态脑功能评估

      神经重症患者常常面临急性脑损伤、颅内压升高、脑血流障碍等复杂问题,多模态脑监测(brain multimodality monitoring, MMM)技术包括脑组织氧监测、脑血流监测、脑电监测、立体脑电图、脑代谢监测等,可以系统而全面地评估脑生理功能/病理改变,帮助医生设计和实施优化的管理方案。

      (12)老年性衰弱与长期照料、安宁疗护

      老年人特点是增龄性功能衰弱+多病共存,机体已经随着年龄的增长,自身慢慢适应了这种状态,特别是疾病后失能失动、阿尔兹海默症、肌少症、晚期癌症疼痛等病症。提供:自主管理、精准预测、智能预警、有效干预等主动健康服务,帮助走好人生最后一公里。

      6.科研教学: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国家卫生计生委脑卒中防治工程4项,主持江苏省重点研发(社会发展)项目1项、主持南京市医学重点发展项目1项、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项。主持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5项,江苏省医学继续教育项目6项,江苏省医学适宜技术推广项目1 项。科室先后获得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江苏省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 1 项、江苏省教育教学与研究成果(教育研究类)三等奖1项、南京市医学新技术引进奖二等奖 4 项、南京市江宁区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外观设计专利11项。主编专著6本,参编专著8本,发表核心期刊论文90余篇,SCI 发表论文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