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nner7.jpg

首页 > 教学科研 > 科研动态
心血管内科刘峰课题组在中科院一区 JAHA 杂志上发表胸痛中心急性心肌梗死救治相关文章
2025-07-15    作者:科教部

         2025年6月,我院心血管内科刘峰课题组在中科院一区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杂志上发表文章《Comparative Benefits of Primary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Versus Onsite Fibrinolytic for PatientsWith ST-Segment-Elevation MyocardialInfarction: A Quasi-Experimental Study》,该文章基于胸痛中心全国数据库,首次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延迟对患者的影响,揭示与现场溶栓相比,急诊PCI可显著降低死亡率,但STEMI患者PCI相关延误时间(入院至导丝通过的时间减去入院至溶栓的时间)超过119分钟时,会抵消这种生存获益。因此,在治疗延误的情况下,立即溶栓可能是更有效的策略。

f0ae13ba61bb9f2e9b5e652ad464391.jpg

中国胸痛中心数据库于2015年开始建立,是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多中心登记系统。心血管内科刘峰课题组基于数据库中20161月至202212月接受急诊PCI或现场溶栓治疗(胸痛发作后12小时内)STEMI患者,经倾向评分匹配后,急诊PCI组和溶栓治疗组各纳入9667例患者。在不同的延迟间隔(<60 分钟、60-90 分钟、>90 分钟)评估死亡率结局,并根据年龄、梗死部位和 Killip 分类进行亚组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PCI相关延误时间<60分钟时,急诊PCI较溶栓治疗可显著降低死亡率(2.34% vs.6.01%)。当PCI相关延误时间为60~90分钟时,急诊PCI的相对生存获益有所减少(两组死亡率3.06% vs.3.99%)。而当PCI相关延误时间超过90分钟时,急诊PCI的生存优势就消失了(两组死亡率:4.89% vs.5.18%)。当STEMI患者的PCI相关延误时间超过119分钟时,急诊PCI与溶栓治疗相比再无生存优势。        

 

此外,与现场溶栓治疗相比,中国40%以上接受急诊PCISTEMI患者未能获得预期益处,这主要是由于PCI实施延迟所致。

微信截图_20250714103300.png

 表:STEMI患者在医院的预后情况,按PCI相关延迟水平划分    

 

研究结果强调在及时接受治疗的STEMI患者中,急诊PCIPPCI在死亡率方面优于现场溶栓治疗O-FT,但延迟会削弱这一优势。在转运时间较长的患者中,尤其是在医疗资源有限的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应优先选择即刻溶栓。再灌注策略决策应同时考虑患者特异性因素和系统层面限制,以确保最佳结局。

SCI摘要.jpg

 

本院通讯作者简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苏州九龙医院心血管内科刘峰荣誉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冠心病诊断治疗。现任中国救援协会心血管急救专业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委员,苏州市医学会胸痛专业分会主任委员,苏州市胸痛专业质控中心主任,苏州市医学会心血管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主持完成多项国家省市科研课题并获多项科研成果奖,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

 

微信截图_20250714103706.png